首页 >>刊物>《中国军转民》杂志
刊物

《中国军转民》杂志 2024年6月上

来源:《中国军转民》杂志发布时间:2024-06-15浏览量:286

离骚万古家国情

 

 

又逢端午,遥祭屈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个民俗、一种精神联系如此之紧密,唯有屈原。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当屈原含恨写完诗篇《怀沙》,踽踽然到汨罗,默默然向郢都,抱石投进滔滔的江河时,中华民族的文脉里从此便多了一股绵绵的诗意、一种淡淡的忧思。

忠烈屈子,千年一叹。一声悲叹,无限赞叹。

刘禹锡缅怀屈原,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李白回忆屈原,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汤显祖牵挂屈原,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而苏轼,更是把对屈原的惦念写到极致: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诗品源自人品,文心辉映诗心。这些诗词所抒发的关于屈原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忠贞高洁的道德胸襟、悲天悯人的深沉情感,历经千年沧桑,已成为国人的文化底色。

人们怀念一个人,其实更多的是怀念这个人身上的精神。屈原身上的什么精神最可贵?《惜诵》一诗,屈原用一头一尾给出答案。开头,他开宗明义: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结尾,他重申强调: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屈原之作,所抒何情?答曰:爱国之情!

朱熹在《楚辞集注·序》中对屈原这位忠直之臣这样评价: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闻一多先生对屈原这名文学之士这样评价:最使屈原成为人民热爱与崇敬的对象,是他的行义,不是他的文采。

正是因为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精神,让他不屈的生命,得到高度的提升;让他站立的灵魂,得到不朽的诠释;让他高尚的精神,成为民族的基因,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忠肝义胆、满腹才情,敢于以身殉国、以身殉道、以身殉志的爱国主义战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无论是隽永的文学作品,还是笃定的政治抱负,屈原都建立在对人民的悲悯之上。郭沫若先生说:同情人民,热爱人民,这是屈原的基本精神。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些烁金泛银的精美文字,映照着屈原纯净高洁的灵魂。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以橘言志,彰显着屈原表里如一的品格;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体现着屈原自重的秉持……这样的屈原,怎能不令人敬仰、怀念?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贾谊在《吊屈原赋》中赞颂屈原:圣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臧。离骚万古家国情,九章书写赤子心。真正的共产党人、革命军人,就应像屈原一样志洁、行廉,在是非、荣辱、廉贪面前黑白分明、立场坚定,这样才能激浊扬清、永葆先进。

屈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屈原为世界文化名人。2009年,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端午节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屈原属于历史,也属于未来。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爱国情怀是一种,更是一种坚定,真挚。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重温时间的厚重,细品文化的韵味,把爱国精神体现到一言一行上,落实到一职一位中,必将聆听到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进一步厚植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来源:解放军报)

 

 目录CONTENTS

卷首语

离骚万古家国情——施璇

高端视点

中国决定对航空航天结构件及发动机制造 相关装备及软件、技术等实施出口管制

一线动态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钛业展览会在苏州开幕

国防科技

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石晓峰 李学敏 张剑 李曼

基于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浅谈降本增效路径——罗雨丝

军事地形学按图行进能力生成路线探析——刁晓峰 黄昉 张振仕

探索提升军队合作地方企业保密工作建设水平实践方法——丁凯强 董朕

野战饮食装备智能化发展探索——卢义龙 陈浩

俄乌冲突中FPV攻击无人机攻防运用初探——操羿 黎静 张永新 余国文

公安院校无人机警务实战化教学研究——邢玉秋 罗子杰

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实践——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黄斯婷 王俊 李莹

基于温度补偿的被动毫米波复合干扰技术研究——邓树芬

军校非现役文职教员现状分析及能力提升路径探讨——董彩萍 郑晓庆 单志超 曲建跃

多功能一体化对抗系统发展思考及展望——邱志刚

军事训练评估中灰色关联度法的应用研究——石路 杜荔红

一种新型军用航空装备售后服务保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郑江

舰载起降无人直升机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刘学业

纳米MnO2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李忠英 罗跃中

a-Fe2O3/Ag/MnO2复合催化体系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罗跃中 李忠英  曾志云

新兵格斗训练问题研究——莫杰

论航天军工检测行业如何做好保密工作——邹树宏 张锐 郭明科 郑玉侠 李学航

脑电振荡特征分析(BEOS)在军事司法中的应用探析——杨宇霞  解业达  郑鑫

前沿探索

实施《国防教育法》增强全民国防素质——宁朝阳 李珂 

联合国维和行动性别政策的演进探析——王晓静 童喆 刘舒

大学生社团组织在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维稳功能——张晓燕 柳弯 余嘉

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趋势——郭秋萍  鄢芳勇  周建  王岩

论军地审计协作配合机制建构——张丽霞

以新时代强军文化培塑战斗力研究——李龙

人工智能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和挑战——唐冠群  孙玉慧  储昱玲

新时代教学岗位文职人员为战育人的思考——张春萌  李崇贝  冯亮

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功能建设研究——以泉州市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为例——      王小莎 喻亮 潘晗 郭沄

改革创新

智能时代我国退役军人职业教育融合模式构建思考——宋文静 胡泽斌 李东岩  

文化润疆背景下公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姚金梅

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应用于高校学生实践育人体系的实施方法——周博予  祝文锦   

探讨退役军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傅永壮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探讨——郑国宁

合同管理信息化在集团经营管控中的应用研究——周雄伟 刘兆毅 曲昊 汪明飞

学术园地

对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王万军 

论伟大建军精神的时代价值——文璐       

军民共建对于提高公民国防意识的作用分析——纪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建思政中的引领作用——孙宇杰  

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研究——张哲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演变与发展研究——常贺  杨斌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高迎旭  

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第二个结合”及意义——马若飞 王雪红

信息化背景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策略探析——李文元  

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煤矿企业中的相互作用与促进——梁蓉    

“以德为先”的中职财经素养达标人才培养探究——唐清  

新时代加强国有林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思考——张友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塑造研究——高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研究——以丽江市北门社区为例——和洁静

内蒙古边境地区群防群治工作研究——徐鼎轩

全媒体时代下党员教育工作创新实践路径探索——孙文欢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及党员队伍建设若干要点思考——曹雨欧 

习近平生态安全观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实践探讨——管萧    

“三线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启示——杜丽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李婷  

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困境与策略研究——唐志强 王霄 陈雯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王丽娜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对伟大建党精神四重逻辑的论析——林兆杨  

构筑特色文化支点 提振干事创业精神——以江苏省纺检院特色文化建设为例——施卓君  徒晓茜  成松涛  蔡文嘉

试论管理岗文职人员初任培训现存问题及对策——王琪 王龙

在共同繁荣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吴青云 崔慧博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国家现代化的深远意义——赵九州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韩鑫

党的自我革命思想引领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策略研究——俞霖铃

00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赵文姬

基于空间生产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研究——富丽明

马克思“美好生活”哲学意蕴下的“立德树人”教育探究——刘冰

基于PEST模型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一年两征”征兵工作机制研究——梁超鹏  邵盼盼  汤敏  覃才尧  刘洋曦文

教育论坛

“三全育人”视角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路径探析——谢璐璐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郭霄凤 石慧  

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金益     

新形势下普通高等学校聘用退役士兵大学生担任军训教官的实践探索——罗永飞       

高职院校主题班会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张爱林  

本科航海学课程导生制实施路径探究——白立

民办高校国防教育与主题班会融合的对策研究——李奕勇

高校党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段小莉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路径研究:“情”“理”“梦”——任亚楠 赵婧媛 

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研究——唐海林  

以“四级、三中心、双评价”破解军事理论课程思政难题——赵璇

定向培养军士“四有”军人思想政治教育探究——周延

高职教育《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李笑颜 樊静 郭青

舰艇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田海涛 赵慧娟

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李丛丛

军队院校教育新基建的国策背景及现状分析——徐东辉 王艺婷 康凯 贾磊

史海烟云

从历史视角看国防安全战略的演变与启示——方玮玮

 

国际观察

日本海洋安保战略新动向——张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