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4-09-27浏览量:75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一代代航天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体干部职工心怀梦想,奋力拼搏,航天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全面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供强大战略支撑。
自豪!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航天梦
冲破地心引力的桎梏,无垠宇宙是人类未来的疆场。中国航天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中不断刷新高度,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心怀梦想,一步一个脚印,矢志拼搏奉献,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取得了一批领跑世界的科技成果,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探索空间、利用空间的能力水平,让中华儿女的飞天梦逐渐变为现实。
在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水稻茁壮成长。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这看似天方夜谭的一幕,已经在中国人的“太空家园”成为现实。
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系统组成最为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航天重大工程。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集团公司研制了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空间目标飞行器、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各舱段、中继卫星及发射这些航天器所使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时间的齿轮缓缓转动,技术和能力在不断跃升——太空交会对接的时间从44小时缩短到2小时,航天员驻留的时间从13天增加至半年,我国独立自主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的全过程,在世界航天领域树立起了崭新标杆。
如今,“天和”、“问天”、“梦天”和“神舟”“天舟”组成三舱三船构型在太空稳定运行,太空“出差三人组”有序轮换,中国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
53天,嫦娥六号奔赴月背,带回1935.3克人类首份珍贵月背样品,这不仅填补了人类对月球背面研究的历史空白,更为我们研究月球早期演化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了解月球背面与正面地质差异开辟了新的视角。这是我国“嫦娥工程”的最新工程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充分肯定了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六号任务取得的成就,勉励大家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嫦娥一号拍摄全月球影像图,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五号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这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创造了世界探月史上的奇迹,赢得了全球同行的瞩目和称赞。
今年是我国探月工程立项20周年。20年来,从给月球拍照片,到登陆月球,再到成功带回月壤,中国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为人类月球探索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其间,集团公司承担了嫦娥系列探测器、中继星及其发射使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任务,搭天梯、访月宫、架鹊桥、取月壤,缔造了我国探月工程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探索太空,长路漫漫,中国航天上下求索。经过太空家园,掠过月宫广寒,我们的航天梦向着更遥远的天际延伸。
天问一号一次完成“绕、着、巡”三大任务,拓展了星际探测新边疆,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羲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取得多项探测成果,我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成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电磁监测、暗物质探测、量子通信等科学卫星,获取了一批宝贵的原始数据,使空间科学研究实现从一般性普查、验证性重复研究为主向先导性试验、原始性创新转变。
每一次探索浩瀚宇宙,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都会搭起天梯,用一次次壮丽腾飞,托举航天器顺利进入太空。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已完成了“从0到500”的突破:第一个百次发射用了37年,第二个百次用了7年,第三个百次用了4年,第四个百次用了2年9个月,第五个百次仅用了2年。
我国目前在役的10余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仅能够向高中低不同地球轨道发射卫星、飞船、空间站舱段,还具备了发射无人深空探测器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航天产业链在设计、制造、生产、试验、管理全链条上各方面能力的整体跃升,“长征家族”仍在提速,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发射纪录。
向前!航天织就美好生活
如今,看似远在天上的航天科技,与近在眼前的日常生活越走越近,航天技术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让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可靠、舒适,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和技术创新。
“航天科技取得的创新成果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创新信念和信心,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激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北京云岗的试车台上,3台YF-100K发动机同时点火,爆发出巨大轰鸣声。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现已全面转入开展大型地面试验研制的快车道,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稳步推进。
嫦娥七号、八号,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三号等任务不断传出新进展,空间站应用与发展、载人月球探测、行星探测等重大工程任务以及载人登火工程论证等工作按计划推进。
在海南文昌,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双工位已宣布竣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和长征八号遥五运载火箭将在这里执行首次飞行任务。
今年夏天,3.8米直径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新技术验证箭顺利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全程“起得来、控得准、展得开、落得稳”,为2025年如期实现4米级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了技术基础。
走进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卫星柔性脉动式生产线,AGV小车在各个站点之间来回穿梭,不同型号的机械臂灵巧地翻转腾移实现精准装配,一派现代化智能生产景象跃然眼前,生产线可以实现每周出厂4至5颗卫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商业火箭、商业卫星、无人机、氢能源……航天科技集团作为“国家队”“主力军”,紧跟时代步伐,加大航天科技创新力度,打造新质生产力,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蓄澎湃动能。
发展航天事业,航天科技集团勇于探索浩瀚宇宙、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更时刻面向大众、服务大众,让航天科技的创新果实惠及千家万户、千行百业。
帮珠峰测身高、监测大坝形变、建立城市渣土运输管理监控平台、给牧场设置“电子围栏”……自2020年7月31日正式建成开通以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运行稳定,服务性能稳中有升,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空基石。
当大雪、暴雨、洪水、山火不期而至,高分系列卫星织就的太空“天眼网”把一物一景尽收眼底,为地方救灾工作提供信息支持;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实时监测天气情况,为天气预报提供信息支撑,守护神州大地,并为服务全球防灾减灾贡献中国智慧。
从火箭发动机到氢能源利用,氢能设备、氢液化工厂、氢能重卡车载液氢系统等成果相继面世,航天科技集团锚定“双碳”目标,充分调动航天技术优势,发挥氢能产业对于支撑国家氢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太空番茄、太空黄瓜等蔬菜备受好评,航天育种助力年增产粮食约26亿公斤;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带来别开生面的太空科普课;青少年创作的太空主题绘画作品亮相“天宫”,孩子们把自己的画送上太空,让自己的梦想飞进空间站。
人民憧憬美好生活,党就带领人民奔向美好生活。中国航天筑就安全屏障,让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生活得更踏实、更心安。
五军昂首列阵,铸就钢铁洪流。在阅兵式上,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生产的多型武器装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彰显了航天报国的初心与航天强国的使命。建设航天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航天人矢志不渝,将个人事业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伟大祖国将来能够到达更远的疆域、飞向更远的深空继续奋斗。
团结!凝聚奋进力量的航天人
“我们要次次成功,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海拔高,我们的斗志更高,祖国的需要就是奋斗的目标。”
“我为能参与这样光荣的事业感到无比自豪。”
……
一次次试验成功,一项项技术突破,在举世瞩目的中国航天成就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退缩、不止步,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航天科技集团党组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航天事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组织基础和精神动力。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鲜红的党旗在航天重大工程一线高高飘扬。试验队严格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设立学习阵地,通过临时党委会、支部“三会一课”等,试验队员们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党员们以更高标准、更严作风投身各项工作,将学习教育的扎实成效转化为确保任务成功的强大力量。
在火箭厂房,航天人换上“国旗装”,穿过银色的小小“太空舱”,经过风淋后走向各自的岗位。在这里,他们或是开展长征火箭箭上导管协调,或是进行箭体气密性检查,或是开展火箭集成综合试验。
在发射场,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研制团队正在全力以赴,神舟十九号、天舟八号发射任务和神舟十八号返回任务有序推进,全体航天人毫不松懈,为航天员平安往返天地保驾护航。
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长剑破空,打破沉寂,当对讲机那端“产品到达既定落点”的消息传来,飞行试验团队一片欢腾,大家相互握手、拥抱,每一张布满沙尘的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成功是对研制人员最好的褒奖。
在生产一线,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职工们在各自岗位上高效工作,产品运输车快速穿梭于储存间和送达地,这里正一派热火朝天的奋斗景象。
“把每个人的岗位工作做好了,拼起来就是中国航天,就是伟大祖国。”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的这句话,是许多年轻人的座右铭。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把航天精神发扬光大。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党中央把“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为党的伟大精神注入了新内涵,也把航天精神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极大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的斗志、信心和士气。
以航天先辈为榜样,全体航天人把一面面弘扬航天精神的旗帜插在祖国大江南北,把一团团传承航天精神的星星之火在祖国各地点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航天科技集团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中国航天新奇迹。
(胡蓝月 欣婷)